据中国乡村之声报道,一提起民间传统工艺的传承人,大家首先就会想到那些白发苍苍的老艺人,而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麦秆画工艺传承人王铭伟却是一个典型的80后,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一个麦秆画艺术世家,年仅25岁的他如今经营着三家麦秆画工艺品公司,而且已经成为第九代麦秆画工艺传承人。
见到王铭伟时,他和工人们正在为年前还没完成的三批订单而紧张地工作着。王铭伟说,别看这小小的麦秸秆,制作起来相当不简单,要经过泡、裁、晒、卷等20多种工序。
记者:像这种小鸟要做成的话得多长时间?
王铭伟:像这种小鸟,一般熟练工人的话得制作一天多的时间才能做好。别看这个小鸟小,它身上的绒毛全是拿剪刀剪碎,然后拿镊子一根一根粘的,所有的羽毛加起来有一千多根,所以说非常费工夫和耗时。
据地方志记载,约在宋朝时期,濮阳民间开始流行利用麦秆拼贴小装饰画类的手工艺品,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清丰县一带的麦秆画盛行,但一直不为众人所熟知。直到20世纪80年代,麦秆画这一民间工艺得以真正挖掘继承,2014年12月,国务院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濮阳麦秆画成为上榜的18个项目之一。王铭伟出生在麦秆画艺术世家,自幼酷爱民间艺术,在麦秆画艺术大师刘丽敏的教诲和影响下,对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割舍不断的情感。
记者:作为新生代麦秆画传承人,你对创作工艺上有没有什么创新?
王铭伟:有,我们融入了一些最新的加工工艺就是立体浮雕,整幅画给人的感觉更立体更逼真。它既符合现代的审美观,同时也不失国画的大气,还有庄重的感觉。
有了这些创新,麦秆画的作品变得更具有现代气息和艺术观赏性,同时也使传统的民间技艺焕发了新生机。2014年,王铭伟公司生产的装饰画、花瓶等麦秆画工艺品销售额已经达到了800万元,一幅制作工序比较复杂的麦秆画成品要卖到380块钱一幅。
王铭伟:这一年的收获太多,正好赶上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我们本来计划三年内在北京、郑州开分公司,正好赶上这个春风,一年就把这事干完了。
与国际友人合影
目前,王铭伟的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韩国、美国等国家,成为河南省濮阳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王铭伟告诉记者,今后他的工作重心是准备针对中低端麦秆画,开一家麦秆画超市,还准备建立起一个麦秆画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熟知麦秆画。他还准备包下几十亩地,创建一个麦秆画文化产业园,这样不仅可以使大家更全面的了解麦秆画的加工工艺和艺术价值,并且预计初期就可以培训安置200余位残疾人就业。(文河南省濮阳市广播电视台刘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