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从一开始拥有二十多家经营麦秆画店”的濮阳古城路,如今的场面,已是逐渐显现出了麦秆画市场的颓势。
据王铭伟粗略估算,目前整个濮阳市场,麦秆画的销售量为一万余幅,年销售额在六百万上下,而相比于三年前麦秆画的年销售量,如今“整体收入仅仅是以前的三分之一”。
麦秆画市场走下坡路的原因,来自于几个方面:一是,麦秆画市场目前正在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二是,麦秆画手艺人不断出走:随着来自于同行之间,包括模仿麦秆画风的河北芦苇画的市场竞争,致使麦秆画卖不上价,作为“技术工人”的麦秆画手艺人,“因短时间内看不到效益”,不得不选择出外打工。三是,用来做麦秆画生意的门店租金不断上涨,一些门店由于入不敷出,纷纷转让或出租。
●反思与发展
其实,麦秆剪贴作为民间传统艺术,不仅在河南范围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黑龙江哈尔滨、潮州南阳、浦江和广西等地生产的,同样较为著名。
对此,王铭伟觉得每个地方的都有特色,河南的麦秆画主要利用麦秸秆的自然色,进行高温
烫而后加工,从而呈现出深浅颜色的变化,“古色古香是其区别于其他地方麦秆画的最主要特点”
而不同于河南麦秆画的是,外地的大部分麦秆画都上颜色,这样的画更具有现代感、时尚感。
在经营上,浙江省义乌市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是“把河南麦秆画平贴手艺学到手后,进行批量生产,这在经营思路和头脑方面,确实领先我们一步,下一步在商业化方面,的确要向别人学习”。
“义乌做麦秆画,是用流水线进行批量生产,一幅图制作量大,甚至可能达上万幅,所以价位是这里的十分之一。”正在负责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濮阳刘丽敏麦秆画第九代传承人王铭伟说,之所以外地的价格便宜,是缘于他们用工成本,毕竟流水线上的员工,仅仅培训三天,就能上岗了,“这也致使我们这里的麦秆画发展,进入了一个很可怕的‘瓶颈期’”。
王铭伟觉得,麦秆画作为传统的民间艺术品,如果没有高利润做保障,很难实现自我生存,而且以目前的态势发展下去,对于行业发展很不利。
看清这一点后,他现在已经有了新的思路。不仅准备针对中低端麦秆画,开一家麦秆画超市,还准备建立起一个麦秆画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熟知麦秆画。他还准备包下几十亩地,创建一个麦秆画文化产业园,